孩子写作业,难得的休息间隙,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,沉浸在短视频和游戏中。
即使放下手机,坐在书桌前,也心不在焉、思绪飘忽,写几分钟作业就开始发呆。
或者不断被周围细微的声音打扰,难以真正进入学习状态。
夜已深,孩子仍在奋笔疾书,桌上堆满了书和卷子,眼皮已经打架,然而还有一堆作业没有完成。
开学没多久,一些孩子就陷入这样的困境,被学习的3大杀手困扰。
没有监管地玩手机,杂念太多和无休止地熬夜写作业。
01
学习的3大杀手
1.没有监管地玩手机
展开剩余84%在学习的间隙,孩子们总会找到理由拿起手机,我就玩十分钟放松一下,结果往往一不小心就是半小时甚至一小时。
本以为孩子在房间里认真学习,实际上可能正在刷短视频、打游戏。
没有监管的手机使用,就像在孩子身边放置了一个随时可以打扰他们的诱惑源。
手机APP的设计初衷就是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这对自制力尚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尤其危险。
短视频的快速切换让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在长时间的学习上。
游戏中的即时奖励机制让现实学习中的延迟满足变得难以接受。
社交媒体的无限滚动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浪费大量时间。
2.杂念太多,难以专注
除了作业和手机,另一个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孩子内心的杂念。
这些杂念可能来自多个方面,对考试的担忧、与同学关系的困扰、对自我要求过高带来的压力,甚至是家庭氛围中的紧张情绪。
孩子坐在书桌前,看似在学习,大脑却被各种念头占据。
“万一考不好怎么办?”“他们为什么不回我消息?”“刚才爸妈吵架是不是因为我?”……
这些内在干扰比外在诱惑更隐蔽,也更难控制。
它们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,导致学习时难以集中精神,效率低下,甚至陷入情绪内耗。
长期如此,不仅影响成绩,更会损害孩子的情绪健康。
3.无休止的熬夜写作业
孩子们似乎永远有写不完的作业。写到深夜十一二点成为常态。
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背后,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。
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,知识点听不全、记不牢;不会做的作业越多,耗费的时间越长;熬夜时间更晚,第二天更加疲惫……
科学研究清楚地表明,青少年每晚需要8-10小时的睡眠。
现在孩子们要求10小时睡眠不太现实,8小时还是要保证的。
长期睡眠不足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效率的下降,更是对健康的严重透支,记忆力减退、免疫力降低、影响生长发育,甚至可能导致焦虑。
用健康换分数,终究是得不偿失的买卖。
02
从时间消耗到效率优先
完全禁止手机不现实,但可以建立明确的规则。
约定每天使用手机的具体时间段和时长,比如完成所有作业后可以玩20分钟。
学习时要求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,或者至少是伸手够不到的地方。
可以利用手机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,设置使用限制。
最重要的是我们以身作则,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时间。
杂念问题,首先帮助孩子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与念头。
可以鼓励孩子每天花几分钟写烦恼日记,把担心的事情写下来,从而清空大脑。
学习前进行深呼吸练习,帮助他们在学习前先静心。
同时,避免不断施压,多与孩子进行开放、轻松的交流,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。
要想不熬夜,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效率优先的观念。
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,学习25分钟,休息5分钟,这比连续学习2小时更有效。
同时要帮助孩子学会区分作业的主次,明白不是所有作业都值得花费同样时间。
商定一个作业截止时间也很重要,到点就必须休息,保证睡眠比完成作业更重要。
03
改变从理解开始
要改变这三个习惯,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。
与孩子沟通,而不是简单命令,让孩子理解为什么需要改变。
循序渐进,不要指望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习惯,可以从一个小目标开始。
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有时候孩子熬夜、沉迷手机或杂念纷飞,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或遇到困难,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,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约束。
希望我们的孩子既能学好,也能睡好、玩好,内心宁静,健康成长,真正拥有掌控时间、专注当下和生活的能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亿资策略-杠杆配资炒股-在线股票配资-券商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